什麼是股票獲利率?為何投資人必須計算?
股票獲利率,簡單來說,就是投資報酬率,是一種用來評估股票投資在一段時間內表現的指標。它不僅看股價的上下波動,還能完整呈現投資人投入的錢到底帶來多少實際回報的百分比。為什麼投資人非得算這個呢?因為它讓你能清楚檢視每筆交易或整個投資組合的成果,檢查自己的策略管不管用,並用數據來指導下一次的決定。
不少新手會把股票獲利率跟單純的帳面盈虧搞混。帳面盈虧只看現在股價跟買進價的差額,那只是個還沒兌現的數字而已。但股票獲利率不同,它是等到賣掉股票或過了一段時間後,算出真正實現的百分比回報,還會把股息、交易費用這些都加進去,給你一個更準確的視角。這樣算出來,你才能真正搞懂錢怎麼在運作,避免跟風買賣,做出更聰明的選擇。


股票獲利率的常見計算公式與應用情境
搞懂股票獲利率的基本想法後,我們來看看幾個常用公式,以及它們在什麼情況下最實用。這些方法會從簡單的買賣價差開始,一步步加入股息,甚至考慮時間因素,幫你全面掌握報酬計算。

最基礎的「絕對報酬率」計算
絕對報酬率是最容易懂的計算方式,主要看單次買賣的價差收益。
**公式:**
`絕對報酬率 = (賣出價格 – 買入價格) / 買入價格 × 100%`
不過,現實交易還得扣掉手續費和證券交易稅,所以要調整公式才準。
**納入交易成本的調整公式:**
`絕對報酬率 = ( (賣出價格 × 股數 – 賣出交易成本) – (買入價格 × 股數 + 買入交易成本) ) / (買入價格 × 股數 + 買入交易成本) × 100%`
**範例:**
假如你以每股100元買進A股票1000股,手續費142.5元(千分之1.425),沒有證交稅。
幾個月後,以每股110元賣出,手續費156.75元,證交稅330元(千分之3)。
* **買入總成本:** (100元/股 × 1000股) + 142.5元 = 100,142.5元
* **賣出總收入:** (110元/股 × 1000股) – 156.75元 – 330元 = 109,513.25元
* **獲利金額:** 109,513.25元 – 100,142.5元 = 9,370.75元
* **絕對報酬率:** (9,370.75元 / 100,142.5元) × 100% ≈ 9.36%
納入股息收入的「總報酬率」計算
對那些長期握股或專門收股息的投資人來說,股息是報酬大頭。總報酬率能把這些都加進去,給出更完整的圖像。
**公式:**
`總報酬率 = ( (賣出價格 – 買入價格) + 股息收入 ) / 買入價格 × 100%`
當然,也得把交易成本算進去。
**範例:**
接著上面的例子,假設持有期內每股拿2元現金股息,總共2000元。
* **買入總成本:** 100,142.5元
* **賣出總收入:** 109,513.25元
* **總獲利金額:** (109,513.25元 – 100,142.5元) + 2000元 = 11,370.75元
* **總報酬率:** (11,370.75元 / 100,142.5元) × 100% ≈ 11.35%
考量時間因素的「年化報酬率」
絕對報酬率或總報酬率有個問題,它們沒辦法比不同持有時間的投資誰比較好。比如,一個月賺10%跟一年賺10%,效率差很多。年化報酬率就是來解決這點,把報酬轉成年平均,讓比較變得公平。
**簡化版年化報酬率公式:**
`年化報酬率 = ( (1 + 總報酬率)^(1 / 持有年數) – 1 ) × 100%`
(持有年數可以用小數,比如6個月就是0.5年)
**範例:**
如果上面的總報酬率11.35%是持有8個月(約0.67年)得來的。
* **年化報酬率:** ( (1 + 0.1135)^(1 / 0.67) – 1 ) × 100% ≈ (1.1135^1.4925 – 1) × 100% ≈ 17.51%
實際案例解析:不同情境下的股票獲利率計算
現在我們用一些接近真實的例子,來示範在各種交易情況下怎麼算股票獲利率,尤其會特別看台灣和香港市場的費用差異。這些案例能讓你看到計算的實際步驟,幫你應用到自己的投資裡。
單筆買賣的獲利計算
這是最基本的交易類型,我們一步步拆解怎麼算。
**情境假設:**
* **市場:** 台灣股票市場
* **股票:** 台積電 (2330)
* **買入:** 2023/03/01,以每股500元買入1張 (1000股)
* **賣出:** 2023/08/15,以每股550元賣出1張 (1000股)
* **交易成本:**
* **手續費:** 千分之1.425,單筆未滿20元以20元計,一般券商有折扣(本例以6折計)。
* **證交稅:** 千分之3 (賣出時收取)。
**計算步驟:**
1. **買入成本計算:**
* 股款:500元/股 × 1000股 = 500,000元
* 手續費(原價):500,000 × 0.001425 = 712.5元
* 手續費(6折):712.5 × 0.6 = 427.5元
* **總買入成本:** 500,000 + 427.5 = 500,427.5元
2. **賣出收入計算:**
* 股款:550元/股 × 1000股 = 550,000元
* 手續費(原價):550,000 × 0.001425 = 783.75元
* 手續費(6折):783.75 × 0.6 = 470.25元
* 證交稅:550,000 × 0.003 = 1,650元
* **總賣出收入:** 550,000 – 470.25 – 1,650 = 547,879.75元
3. **獲利金額:**
* 547,879.75元 – 500,427.5元 = 47,452.25元
4. **獲利率:**
* (47,452.25元 / 500,427.5元) × 100% ≈ 9.48%
**圖片:台灣股票單筆買賣獲利計算流程圖**

分批買賣的平均成本與獲利計算
分批買進賣出是很多人用的策略,這時得算加權平均成本,才能準確評估。
**情境假設:**
* **市場:** 香港股票市場
* **股票:** 騰訊控股 (0700.HK)
* **買入1:** 2023/01/01,每股300港元買入100股,手續費50港元,印花稅30港元。
* **買入2:** 2023/03/01,每股320港元買入150股,手續費60港元,印花稅48港元。
* **賣出:** 2023/06/01,每股350港元賣出全部250股,手續費80港元,印花稅87.5港元。
**計算步驟:**
1. **計算總買入成本:**
* **買入1總成本:** (300港元/股 × 100股) + 50港元 + 30港元 = 30,080港元
* **買入2總成本:** (320港元/股 × 150股) + 60港元 + 48港元 = 48,108港元
* **總買入成本:** 30,080 + 48,108 = 78,188港元
* **總買入股數:** 100 + 150 = 250股
2. **計算加權平均買入成本(每股):**
* 78,188港元 / 250股 = 312.752港元/股
3. **計算賣出總收入:**
* 股款:350港元/股 × 250股 = 87,500港元
* 總賣出收入:87,500 – 80 – 87.5 = 87,332.5港元
4. **獲利金額:**
* 87,332.5港元 – 78,188港元 = 9,144.5港元
5. **獲利率:**
* (9,144.5港元 / 78,188港元) × 100% ≈ 11.69%
**表格:分批買賣成本與收入明細**
| 項目 | 股數 | 每股價格 | 股款 | 手續費 | 印花稅/證交稅 | 總成本/收入 |
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
| 買入1 | 100 | 300 | 30,000 | 50 | 30 | 30,080 |
| 買入2 | 150 | 320 | 48,000 | 60 | 48 | 48,108 |
| **總買入** | **250** | **312.752 (均價)** | **78,000** | **110** | **78** | **78,188** |
| 賣出 | 250 | 350 | 87,500 | 80 | 87.5 | 87,332.5 |
長期持股並領取股息的獲利計算
對長期投資者,股價差異外,股息也是關鍵收入來源。我們來看怎麼把這些加進去。
**情境假設:**
* **股票:** 某高股息ETF (0056)
* **買入:** 2020/01/01,每股25元買入2張 (2000股),總成本50,200元(含手續費)。
* **股息收入:**
* 2020年:每股1.8元,共3,600元
* 2021年:每股2.0元,共4,000元
* 2022年:每股2.2元,共4,400元
* **賣出:** 2023/01/01,每股30元賣出2張,總收入59,600元(扣除手續費、證交稅)。
**計算步驟:**
1. **總買入成本:** 50,200元
2. **總賣出收入:** 59,600元
3. **總股息收入:** 3,600 + 4,000 + 4,400 = 12,000元
4. **總獲利金額:** (59,600 – 50,200) + 12,000 = 9,400 + 12,000 = 21,400元
5. **總報酬率:** (21,400元 / 50,200元) × 100% ≈ 42.63%
6. **年化報酬率(持有3年):**
* ( (1 + 0.4263)^(1 / 3) – 1 ) × 100% ≈ (1.4263^0.3333 – 1) × 100% ≈ 12.57%
股票獲利率與其他投資指標的比較
評估投資時,光看股票獲利率還不夠,其他指標也能提供更多洞見。了解它們的差別,能讓你分析得更全面,不會只盯著一個數字。
殖利率 vs. 獲利率:兩者大不同
* **殖利率**:這主要是看股票的股息收益,公式是「每年每股股息 / 每股股價 × 100%」。它告訴你持有股票能拿多少現金,是判斷穩定收入的好工具。比如,一檔股票年配2元股息,股價50元,殖利率就是4%。
* **獲利率**:前面提過,它看整個投資的總回報,包括股價漲跌和股息。重點在整體價值成長。
**兩者差異:** 殖利率高不保證獲利率好。一檔股票股息多,但股價一直跌,總報酬可能負的。相反,有些不配息或殖利率低的股票,股價大漲,獲利率就很高。投資人得看自己的目標:要穩定現金還是資本成長,再決定重點放哪。
股東權益報酬率 (ROE) vs. 個人投資獲利率
* **股東權益報酬率**:這是看公司怎麼用股東錢賺利潤,公式「稅後淨利 / 股東權益 × 100%」。ROE高,代表公司經營厲害。
* **個人投資獲利率**:這是從你自己角度,看投入的錢回多少。
**兩者區別:** ROE是公司內部的事,用來挑好企業;個人獲利率是你操作的結果。高ROE公司不一定讓你馬上賺錢,因為股價還受市場心情、估值影響。建議用ROE選股,再用個人獲利率看買賣時機和策略。
進階評估:內部報酬率 (IRR) 的概念與應用
傳統獲利率在現金流亂七八糟的投資上,可能算得不夠準。這時內部報酬率就派上用場了,它是個更進階的工具,能處理複雜情況。
內部報酬率是考慮錢的時間價值的評估方式,它找出讓投資淨現值變零的折現率。換句話,就是算出所有現金進出(花錢和收錢)的年平均報酬。
**IRR的應用優勢:**
1. **適合不規則現金流:** 像定期定額、分批交易、股息再投或多次收息,傳統方法處理起來麻煩,IRR就輕鬆多了。
2. **重視時間價值:** 它知道現在的錢比未來的貴,把不同時間的錢折算到一起,比得更真實。
3. **長期策略評估:** 多階段投資用IRR,能給一個單一數字,清楚顯示整體效益。
**IRR與傳統獲利率的優劣勢比較:**
* **傳統獲利率**:簡單好算,適合單筆短期。但對多筆不定期現金流沒轍,也沒算時間價值。
* **內部報酬率**:更準,尤其現金流複雜時。但算起來麻煩,通常得用軟體或Excel。
**何時用IRR:**
如果你的投資有多次買賣、股息或定額投入,IRR是更好選擇。比如,每月固定買股票,途中收股息,最後分批賣,IRR能綜合算出年化報酬。
**提示:** 手算IRR很累,實際上用Excel或Google Sheets的IRR或XIRR函數就好(XIRR適合日期不齊的現金流)。
提升計算效率:實用工具與資源推薦
算股票獲利率需要細心,但現在有不少工具能省時省力,讓你更快得出結果。
線上股票獲利率計算機
線上工具超方便,輸入買價、賣價、股數、費用,就能馬上看到獲利率。很多券商或財經網站都有免費版。
**尋找建議:** 搜「股票獲利率計算機 台灣」或「香港股票交易成本計算機」,找適合你市場的。這些通常會自動套用當地費用。
Excel / Google Sheets 模板
想自己調整或管多筆交易,用Excel或Google Sheets最棒。你能建自己的模板,根據需要改。
**簡單的Excel公式設計思路:**
1. **建交易表:** 放日期、買賣類型、股票代碼、股數、價格、手續費、稅、股息等欄。
2. **算每筆淨額。**
3. **平均成本:** 用SUMPRODUCT和SUM算加權均價。
4. **總報酬:** 加所有買賣和股息。
5. **進階XIRR:**
* `XIRR(values, dates, [guess])`:適合不規則日期。
* `values`:現金流數字,花錢負、收入正。
* `dates`:對應日期。
* `[guess]`:可選初始猜值。
**表格:Excel股票獲利計算範本示意**
| 日期 | 類型 | 股票代號 | 股數 | 價格 | 手續費 | 證交稅/印花稅 | 股息 | 淨現金流 |
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 :— |
| 2023/1/1 | 買入 | 2330 | 1000 | 500 | 427.5 | 0 | 0 | -500427.5 |
| 2023/3/1 | 買入 | 2330 | 500 | 510 | 213.75 | 0 | 0 | -255213.75 |
| 2023/6/1 | 股息 | 2330 | 1500 | N/A | 0 | 0 | 3000 | 3000 |
| 2023/8/15 | 賣出 | 2330 | 1500 | 530 | 679.5 | 2385 | 0 | 792935.5 |
| **XIRR** | | | | | | | | **計算結果** |
股票損益計算App
手機App很多專為投資人設計,能即時追蹤組合、算損益和獲利率。
**選擇建議:**
* **自動同步:** 挑能連券商帳戶、自動拉交易記錄的,少打字。
* **多市場:** 投資台港美股,選支援多的。
* **自訂報表:** 有圖表和分析功能,清楚看績效。
* **安全:** 確認資安好,護交易資料。
如何判斷股票獲利率高低?影響因素與風險考量
算出獲利率後,怎麼知道好壞?得看多面因素綜合判斷,不能只看數字。
多少獲利率算高?參考標準與個人預期
沒固定標準,但可以從這些角度看:
* **市場平均:** 比大盤如台股加權指數、恒生指數的年化報酬,你的表現如何?長期贏大盤就算優秀。Global X ETFs Taiwan數據顯示,台股加權指數2013-2022年年化約9.7%。
* **通貨膨脹:** 至少贏通膨,保購買力。財訊報導,2023台灣CPI年增約2%。
* **無風險利率:** 比存款或公債,如果沒明顯贏,風險報酬不值。
* **其他工具:** 跟房產、債券、基金比。
* **個人因素:** 風險偏好和目標。高風險想15%以上,穩健7-10%就行。
影響獲利率的關鍵因素
1. **市場波動:** 牛熊市直接衝擊個股。
2. **公司基本面:** 獲利、成長、產業位。
3. **宏觀經濟:** 利率、通膨、成長對企業和情緒影響。
4. **交易成本:** 費用吃利潤,頻繁交易更痛。
5. **持股時間:** 長期享複利和成長,短期波動大。
6. **股息政策:** 高息股穩現金,提升總報酬。
計算獲利率時的常見盲點與注意事項
* **漏掉成本:** 新手常忘手續費稅,累積影響大。
* **只看股價:** 忽略股息或配股貢獻。
* **沒時間價值:** 不同期報酬沒年化比。
* **太頻繁交易:** 成本高,錯長期機會。
* **稅務忽略:** 股息稅、資本利得稅影響淨利。台灣股利稅、香港免資本稅,都得注意。
總結:精準計算獲利率,穩健邁向財富目標
精準算股票獲利率,是投資人必備技能。它不只數字遊戲,更是檢視績效、調策略、配資產的指南。從絕對報酬率、加股息的總報酬,到年化或IRR,每種都有用武之地。
文章透過介紹和案例,希望你能學會不同情況的計算,還包括成本、股息等。懂獲利率跟殖利率、ROE差別,以及判斷高低的標準,你的決定會更理性。
不管新手或老鳥,用這些工具追蹤績效,依數據調整,是致富路。投資是長跑,耐心紀律關鍵。善用知識,穩穩累積財富,實現目標。
1. 股票獲利率和投資報酬率有什麼不同?
在股票投資中,股票獲利率和投資報酬率基本上是同一件事,都用來量投資收益對成本的比率。它顯示你在股票上賺了或虧了多少百分比的錢。
2. 如何計算股票的年化報酬率?
年化報酬率把不同時間的報酬轉成一年單位,好比不同投資。簡化公式是:年化報酬率 = ( (1 + 總報酬率)^(1 / 持有年數) - 1 ) × 100%
持有年數可用小數,像是6個月0.5年。
3. 殖利率高就代表股票獲利好嗎?
不見得。殖利率只看股息收益,「每年每股股息 / 每股股價 × 100%」。獲利包括股價漲的資本利得。高殖利率股票若股價跌,總獲利可能負;低殖利率但股價強的,獲利就好。投資要綜合看。
4. 買賣股票時,手續費和證交稅會如何影響獲利率?
這些是交易成本,手續費買賣都收,證交稅賣時收,直接減實際獲利或加虧損。算獲利率得加進總成本和收入,才準。常交易成本累積多,吃掉利潤。
5. 除了手動計算,有沒有推薦的股票獲利計算機或App?
有。可以用:
- **線上計算機:** 券商財經網站免費工具,快速算。
- **Excel/Google Sheets:** 自訂複雜交易,用XIRR等公式。
- **App:** 手機程式自動同步記錄,追績效。
6. 投資報酬率幾趴才算合理或高?
看風險、目標和市場。長期贏通膨、無風險利率和大盤(如台股近十年9-10%年化),就算好。積極型追15%以上,穩健7-10%可。
7. 如果我分批買入股票,獲利率該怎麼計算?
先算加權平均成本:各次買入股數乘成本加總,除總股數,得均價。賣出時,總收入減總成本算獲利,再轉獲利率。
8. 內部報酬率 (IRR) 是什麼?它與普通獲利率有何區別?
IRR考慮時間價值的年化報酬,適合不規則現金流如定額、多次交易股息。它找讓淨現值零的率。普通獲利率簡單,沒時間價值,適合單筆短期;IRR精準,適合長期複雜。
9. 長期投資股票,獲利率計算需要考慮哪些特殊因素?
除了股價股息,還看:
- **複利:** 股息再投放大報酬。
- **通膨:** 報酬贏通膨保購買力。
- **稅務:** 股息資本稅影響淨報酬。
- **時間價值:** 用年化或IRR評長期。
10. 計算股票獲利時,有哪些常見的錯誤或盲點需要避免?
常錯有:
- 忘交易成本。
- 只看股價,漏股息。
- 沒年化比不同期。
- 頻繁交易成本高。
- 忽略再投或稅影響。
- 只看單筆,非整體組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