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毛利率?為何它如此重要?
經營企業時,掌握獲利情況無疑是維持生存並推動成長的根本。毛利率作為評估核心業務獲利水準的最直接指標之一,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它反映出在減去生產商品、採購物料或提供服務的直接開支後,企業還能保留多少利潤空間。這些利潤不僅用來應付日常營運開銷、稅務負擔,還能最終轉化為淨收益。對創業人士、企業主管以及投資人來說,準確掌握並分析毛利率,能幫助做出更明智的決策。

毛利率的價值不僅限於單一面向,它在多個環節展現出不可或缺的影響力。例如,在制定定價策略時,清楚掌握直接成本,就能設定出既吸引消費者又確保基本收益的價格點。同時,它也像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成本管理的成效;如果銷貨成本過高,就該檢視供應鏈或生產流程的潛在問題。此外,透過比較過往記錄或同業基準,毛利率能揭示企業在主業上的執行力與競爭優勢。總而言之,毛利率遠不止是個簡單數字,它提供深刻的洞察,讓人能及時診斷營運狀況,並規劃前瞻性策略。
毛利率計算公式大解密
基礎毛利率計算公式
計算毛利率的公式相當簡單明瞭,主要圍繞著毛利與總銷售額之間的連結。簡單來說,毛利就是銷售商品或服務後,減去相關直接成本後的剩餘金額,而銷售額則是企業從這些銷售活動中取得的總收入。

公式具體如下:
毛利率 = (銷貨收入 – 銷貨成本) / 銷貨收入 * 100%
這裡的各項元素包括:
- 銷貨收入:企業在特定時間內,從主要產品或服務銷售中獲得的總額,通常排除折扣、退貨或折讓。
- 銷貨成本:為生產或取得這些銷售項目而發生的直接支出。
- 毛利:相當於銷貨收入減去銷貨成本。
以百分比形式呈現的結果,能讓企業清楚看到,每一元銷售收入中,有多少部分來自核心活動的貢獻。
如何定義「銷貨成本」?(含括台灣在地化考量)
要精準計算毛利率,首先得釐清銷貨成本的範圍。雖然不同產業和商業模式會有差異,但基本原則是涵蓋所有讓商品或服務變得可銷售的直接開支。
在製造業中,銷貨成本一般涵蓋:
- 直接材料:用來組成最終產品的原料和零件。
- 直接人工:參與生產線的勞工薪酬及福利。
- 製造費用:生產相關的間接成本,如工廠水電、設備折舊,或生產管理人員的薪資(需適當分攤)。
零售或批發業則以商品採購為主,包含從供應商購買的價格,加上運送至銷售地點的物流費用。台灣的電商業者,還需考慮進貨成本、進口國際運費,以及送至倉庫的運輸開支。對於平台手續費或支付處理費,通常視公司會計慣例歸入營業費用,而非銷貨成本。
服務業雖無實體產品,但同樣有直接服務成本可計入銷貨成本。例如,顧問公司為客戶專案支付的顧問薪資或差旅費;餐飲業則包括食材開支,以及廚師或服務人員的部分薪酬。
範例演練:毛利率計算實際操作(結合台灣在地情境)
台灣手搖飲店的毛利率計算
我們來用台灣街頭常見的手搖飲料店作為例子,實際走一遍毛利率的計算過程。假設店家賣一杯招牌珍珠奶茶,售價70元新台幣。根據記錄,這杯飲料的成本細項是:
- 銷貨收入:70元
- 銷貨成本:
- 原料(茶葉、牛奶、珍珠、糖):30元
- 包材(杯子、封膜、吸管):5元
- 直接人工(店員製作時間分攤):5元
- 總銷貨成本:30 + 5 + 5 = 40元

套入公式:
毛利 = 銷貨收入 – 銷貨成本 = 70元 – 40元 = 30元
毛利率 = (30元 / 70元) * 100% ≈ 42.86%
這意味著,每賣出一杯飲料,扣掉直接成本後,約有42.86%的部分成為毛利可用。
台灣電商服飾賣家的毛利率計算
再來看看台灣熱門的電商服飾店。假設網店賣一件T恤,定價800元新台幣。成本結構如下:
- 銷貨收入:800元
- 銷貨成本:
- 進貨成本:350元
- 國際運費(從供應商運到台灣):50元
- 倉庫儲存與處理(每件分攤):30元
- 總銷貨成本:350 + 50 + 30 = 430元
計算結果:
毛利 = 800元 – 430元 = 370元
毛利率 = (370元 / 800元) * 100% = 46.25%
也就是說,每件T恤銷售後,46.25%的金額能貢獻到毛利,用來支應其他營運與管理支出。
毛利率與其他財務指標的關聯性:不止於「幾趴」
毛利率 vs. 淨利率:核心獲利與最終獲利的差異
很多人容易把毛利率和淨利率搞混,但它們其實描述企業獲利的不同階段。毛利率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收益表現,只扣除直接成本,尚未觸及其他營運開支。
相反地,淨利率考慮所有扣除項目,包括銷貨成本、營業費用、利息與稅金後的剩餘比例。公式為:淨利率 = (淨利 / 銷貨收入) * 100%。
因此,即便毛利率很高,若營業費用如租金、廣告、人事或研發開銷過大,淨利率仍可能偏低,甚至轉為虧損。反過來,如果毛利率中等但費用控制得宜,也能達成穩健的淨利。搞懂這兩者的區別,能讓你更全面檢視企業的財務脈動。
毛利率多少算合理?行業標準與自身評估
經營者常問,毛利率要到多少才算合適?事實上,沒有萬用的數字,因為它受多重因素左右。
- 行業別:各產業的模式、成本與競爭不同。高科技或軟體業常有50%甚至70%以上的毛利率,得益於高附加值與低複製成本;餐飲或零售則多在20%到50%間,面對激烈競爭與明顯開支。
- 產品或服務特性:獨特、高價值或強品牌產品,能撐起更高的毛利率。
- 市場競爭:競爭劇烈的環境,可能需降價搶市佔,壓縮毛利率。
- 經營效率:採購、生產與供應鏈的優化,直接影響成本與毛利率。
与其追逐絕對值,不如當作相對指標來用。建議做法包括:
- 比對自身歷史:追蹤公司毛利率的變化,判斷進步或退步。
- 對照同業:參考公開財報或產業報告,找出競爭差距。
- 剖析成因:無論高低,都深入探討是定價、成本還是產品組合的影響。
這樣分析,才能確定你的毛利率是否健康且具競爭力。
如何優化毛利率?(實用建議)
從「銷貨收入」端著手
提升毛利率的一大途徑,是強化銷售收入的價值,讓每筆交易帶來更多回饋。以下策略可供參考:
- 強化產品附加值:透過創新設計、品質升級或品牌敘事,讓消費者認同更高的價格。
- 彈性定價:依客群、產品線或通路調整,例如推出豪華版或組合包,鎖定高利潤。
- 推廣組合與交叉銷售:搭配互補品,鼓勵多購,提高平均訂單金額。
- 培養品牌忠誠:穩固客戶關係,讓他們更願意為優質體驗買單。
從「銷貨成本」端著手
同時,壓低銷貨成本也能有效拉抬毛利率,這要求對供應鏈與流程的細膩掌控:
- 精進採購與談判:挑選優質供應商,大量訂購爭取優惠,或建長期夥伴以獲更好條件。
- 提升生產效能:引進自動化、優化流程、嚴控品質,減少浪費與人力物料支出。
- 技術投資:採用高效工具或材料,長期降低單位成本。
- 智慧庫存:避免囤貨,減少儲存費、貶值風險與資金壓力,匹配實際銷售。
結合收入與成本兩端的手法,企業能穩步提高毛利率,為未來發展築牢財務根基。
常見問題解答(FAQ)
毛利率計算出來是負的,代表什麼意思?
毛利率為負數,表示您的銷貨成本已經超過了銷貨收入,也就是說,每賣出一件商品或提供一項服務,您實際上是在虧損。這通常意味著您的產品定價過低,或者銷貨成本過高,需要立即審視並調整定價策略或成本結構。
除了毛利率,還有哪些指標可以評估公司獲利能力?
除了毛利率,還有許多重要的獲利能力指標,例如:
- 營業利潤率 (Operating Profit Margin): 衡量企業核心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,扣除了營業費用(如行銷、管理費用)但未扣除利息和稅金。
- 淨利率 (Net Profit Margin): 衡量企業最終的獲利能力,扣除了所有成本、費用、利息和稅金。
- 資產報酬率 (Return on Assets, ROA): 衡量企業利用其總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。
- 股東權益報酬率 (Return on Equity, ROE): 衡量企業利用股東投入的資金創造利潤的能力。
請問用 Excel 計算毛利率公式,有哪些小技巧?
在 Excel 中計算毛利率非常方便。假設您的銷貨收入在 B 欄,銷貨成本在 C 欄,您可以:
- 在 D 欄(例如 D2)計算毛利:輸入公式
=B2-C2。 - 在 E 欄(例如 E2)計算毛利率:輸入公式
=IFERROR(D2/B2,""),然後將 E 欄格式設為「百分比」。IFERROR函數可以避免當銷貨收入為零時出現錯誤訊息。 - 將公式向下拖曳複製,即可完成整欄的計算。
我的產品毛利率很高,但公司還是虧損,是哪裡出了問題?
這表示您雖然在核心業務上賺錢,但「營業費用」可能過高,侵蝕了所有利潤。請仔細檢查您的營運支出,包括:行銷廣告費、人事薪資(非直接生產人員)、租金、水電費、管理費用、利息支出、稅金等。您需要找到降低這些營業費用的方法,或進一步提升銷貨收入來彌補。
台灣餐飲業大概的毛利率範圍是多少?
台灣餐飲業的毛利率範圍較廣,一般而言,扣除食材、包材、水電、部分人事等直接成本後,常見的毛利率大約落在 20% 到 50% 之間。精緻餐飲、特色主題餐廳可能毛利率較高,而平價小吃、競爭激烈的連鎖體系毛利率則可能偏低。然而,這僅為概略參考,實際情況會因品牌、定位、經營效率等因素而有顯著差異。
服務業的毛利率計算方式跟實體商品有什麼不同?
服務業的毛利率計算核心概念相同,但「銷貨成本」的定義有所不同。實體商品的銷貨成本主要是採購或生產成本,而服務業的銷貨成本(或稱直接服務成本)主要包含:直接為客戶提供服務的人員薪資、與專案直接相關的差旅費、外包服務費等。例如,設計公司的銷貨成本會包含設計師的薪資,而不是商品的進貨價。最終的計算公式 (服務收入 - 直接服務成本) / 服務收入 * 100% 依然適用。
如何判斷目前的毛利率是偏高還是偏低?
判斷毛利率的高低,主要有兩種方式:
- 行業比較: 參考您所在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水平。如果您的毛利率遠高於行業平均,可能代表您有定價優勢或成本控制得當;如果遠低於平均,則需警惕是否存在價格競爭壓力或成本過高的問題。
- 趨勢分析: 觀察您自身企業的毛利率在過去幾年或幾季度的變化趨勢。持續上升是好事,但若出現快速下滑,則應立即深入探究原因。
請注意,絕對的「高」或「低」並無定論,重點在於其是否能支撐企業的長期獲利與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