乖離率是什麼?理解股價與均線的距離
股市技術分析裡,乖離率是一個關鍵工具,用來評估股價偏離移動平均線的幅度。想像它像一把量尺,能清楚顯示股價是否遠離了過去一段時間的平均水準,是過高還是過低。
這項指標的基礎來自「物極必反」和「均值回歸」的概念。股價如果急劇拉升,遠離移動平均線,就可能進入過熱的超買階段,之後容易出現修正;相反,如果股價重挫,遠離均線,則可能超賣,潛藏反彈力量。掌握乖離率,有助於辨識超買超賣情勢,並預測可能的轉折點。

正乖離與負乖離:兩種方向的訊號解析
乖離率的數值可能呈現正值或負值,這反映股價相對於移動平均線的偏離方向。
正乖離發生時,股價位於均線之上。數值越高,偏離越明顯,市場或許出現超買跡象。這往往是股價短期內快速上揚所致,提醒回檔風險上升。
負乖離則是股價低於均線。負值越深,偏離越大,顯示超賣可能。這通常源於股價短暫暴跌,預示反彈機會逐漸成形。
不過,正負乖離過度僅是警示超買或超賣的線索,並非鐵律。市場受多重因素影響,乖離率只是輔助參考。

乖離率怎麼計算?公式與常用週期解析
計算乖離率很簡單,它將股價與移動平均線的差距轉換成百分比形式。
乖離率計算公式:
BIAS = [(當日收盤價 – N日移動平均線) / N日移動平均線] × 100%
這裡,當日收盤價是計算當天的股價終值;N日移動平均線則是過去N天的股價均值,N的長短決定指標的時間範圍。
常見週期有:
- 5日乖離率:追蹤短期5日均線的偏離,最靈敏,適合短線玩家。
- 10日乖離率:觀察中期10日均線,平衡速度與穩定。
- 20日乖離率:對應約一個月的趨勢,用來評估中期動向。
- 60日乖離率:聚焦長期60日均線,訊號緩慢但可靠,適用中長期分析。
實際例子: 假如某股票今天收在105元,5日均線是100元。那麼5日乖離率就是(105 – 100) / 100 × 100% = 5%。這意味股價高出過去5天平均5%。
若收盤價降到95元,同樣5日均線100元,則(95 – 100) / 100 × 100% = -5%。股價低於平均5%。

乖離率「多少算大」?掌握量化判讀的關鍵
許多人想知道,乖離率到什麼程度才算明顯?其實沒有統一標準,它會隨市場震盪、股票類型和週期而變。
不過,以下是通用參考範圍,幫助你初步把握:
| 乖離率週期 | 一般參考區間(正乖離) | 一般參考區間(負乖離) | 判讀意義 |
|---|---|---|---|
| 短期 (5/10日) | 超過 +5% 至 +10% | 低於 -5% 至 -10% | 短期超買/超賣訊號較強 |
| 中期 (20/60日) | 超過 +10% 至 +20% | 低於 -10% 至 -20% | 中期超買/超賣訊號較強 |
關鍵注意點:
- 市場波動性:高波動環境下,乖離率範圍拉大,±10%或許只是常態;低波動時,±5%已屬顯著。
- 個股特性:
- 大型股/權值股:像台積電或聯發科,波動小,±5%就值得留意。
- 小型股/成長股:如中小電子或生技股,波動大,可能需±15%或更高才算強訊號。
- ETF/指數:穩定性高,判斷類似大型股。
- 歷史觀察:最佳方法是檢視目標股票的過往圖表,看反轉時乖離率常達何值。每檔股有其慣性,找出這些區間,能精準判斷。例如,某股5日乖離率到+8%就常回檔,那+8%就是賣點。
不同週期乖離率的判讀差異
週期長短影響乖離率的敏感度和用途。
短期乖離率(如5日、10日):
- 優點:快速捕捉短線超買超賣,利於短線進出。
- 缺點:噪音多,易生頻繁訊號,增加交易成本。
長期乖離率(如20日、60日):
- 優點:穩定過濾雜訊,適合中長線趨勢評估。
- 缺點:反應遲緩,訊號來時股價或已移動一段。
綜合應用:最好多週期並用。若5日和20日乖離率同示超買超賣,可信度高。短期極值加長期跟進,常預告強烈轉折。
利用乖離率判斷買賣點:實戰策略與訊號辨識
在操作中,乖離率常用來偵測超買超賣,找出買賣時機。
買入訊號:負乖離過大,股價超跌遠離均線,反彈機率升。例如,5日乖離率低於-10%,再配其他指標確認支撐,就可考慮進場。
賣出訊號:正乖離過大,股價超漲,回調隱現。例如,5日乖離率超+10%,遇壓力位時,可準備出脫。
提醒:乖離率只測偏離程度,非方向指引。單用風險大,需整合其他技術、基本面和大盤。
結合其他技術指標,提升乖離率訊號準確度
為防假訊號,搭配其他指標多確認。
| 配合指標 | 判斷邏輯 |
|---|---|
| KDJ / RSI | 乖離率示超買超賣時,查KDJ或RSI是否同步(如RSI>70或<30,K>80或<20)。一致時,可靠性增。例如,5日乖離-10%加RSI<30,買入更穩。 |
| MACD | 乖離率極值時,看MACD背離。股價新高但MACD未跟(頂背離),強化正乖離回調;股價新低但MACD未破(底背離),負乖離反彈機率高。 |
| 成交量 | 訊號強度靠量測。負乖離大但量縮,反彈弱;加爆量,反轉強。正乖離大若量縮,回調緩;爆量則風險大。 |
| 趨勢線 / 支撐壓力 | 極值遇壓力(支撐)位,反轉更可能。負乖離低點觸上升趨勢線或前低,買入佳。詳見MoneyDJ理財網關於支撐壓力線的說明。 |
乖離率的限制與使用注意事項
乖離率雖實用,但有侷限,使用時要小心。
鈍化現象:極端行情下,乖離率可能久居高位(牛市)或低位(熊市),喪失效用。如多頭持續漲,正乖離超+10%仍上行,盲賣恐錯漲;反之同理。
落後指標:基於歷史數據,反映已發生偏離,非未來預測。訊號出時,股價或已部分調整。
假訊號:震盪市中,乖離率頻穿超買超賣,易生誤導,增交易費。
非獨立:不可孤用,須配K線、量能、MACD、RSI、基本面、產業和大盤。
乖離率在不同市場情境下的應用與調整
市場類型影響乖離率解讀,需依情勢調整。
多頭市場(牛市):
- 股價常沿均線漲,正乖離大也可能續漲,賣出宜慎。負乖離大則是回檔買點,非轉空。
例如,在牛市拉升期,短期正乖離達+10%或許還能持股,等待更明確反轉。
空頭市場(熊市):
- 股價續跌,負乖離久低,買入易陷半途。正乖離大則是反彈賣點,非轉多。
盤整市場(區間震盪):
- 股價在區間內晃,均線平穩。乖離率可導區間操作:上緣賣、下緣買,但限於盤整持續。
先定大趨勢,再調策略。如多頭中,5日+10%不急賣,觀長週期訊號。
如何設定乖離率?以台灣/香港常用券商軟體為例
台灣香港券商軟體多內建乖離率,操作類似。
三竹股市 / 投資先生(台灣):
- 開K線圖。
- 點「技術指標」,選BIAS或乖離率。
- 加後設參數,如改6日為5、10、20日。
富途牛牛 / 華盛通(香港):
- 開K線圖。
- 右鍵選「指標」或「技術分析」。
- 找BIAS,加後調週期(如5、10、20)和顏色。
建議:依交易風格和股票特性選週期。新手從5、10、20日入手,觀歷史找最佳。多線顯示方便比對。參考Stock-AI的乖離率教學,內有軟體設定細節。
總結:精準掌握乖離率,提升交易勝率
乖離率測股價偏離均線幅度,在超買超賣與轉折預測上獨具價值。但要用好,須知「大」非固定,依波動、股票和週期彈性調。檢視歷史慣性區間,是定專屬標準的良法。
實戰視為輔助,配KDJ、RSI驗強度,MACD找背離,量能證可靠性,趨勢線壓力位定點。依多空盤整調整策略,避免鈍化假訊。
透過學習實踐,將乖離率融技術、基本面與市況於交易體系,方能提勝率,做賢明決策。
乖離率 BIAS 的正負數值各代表什麼意義?
正值表示股價高於移動平均線,幅度越大越可能超買,有回調隱憂。負值則示股價低於均線,深度越大越可能超賣,潛藏反彈。
乖離率的週期(如5日、10日、20日)應該如何選擇?
依策略選:
- 短期(5日、10日):快敏,適合短線,但噪音多。
- 中期(20日、60日):穩健,利中長判斷。
可多週期觀,或依股慣性調。高波選短,低波選長。
乖離率過大或過小,是否一定會反轉?會不會有鈍化現象?
不一定馬上轉。在強牛熊市,乖離率可久高低,這是鈍化。股價續漲跌,指標失效。故配大盤與他指標用。
除了乖離率,還有哪些技術指標可以搭配使用,以提高判斷準確性?
常配:
- KDJ / RSI:驗超買超賣。
- MACD:偵背離,測轉強。
- 成交量:證訊號,如放量轉更信。
- 趨勢線 / 支撐壓力位:精進出點。
在多頭或空頭市場中,乖離率的判讀方式有何不同?
需調:
- 多頭:正乖大勿急賣,負乖大好買。
- 空頭:負乖大勿急買,正乖大好賣。
乖離率設定15或設定20有什麼區別?哪種更適合我?
15日較20日敏,觀一個半月中期動。20日穩,代表月均,常見中期用。
- 選依頻率與敏度。觀歷史,找捕慣性轉點的最佳。
乖離率適用於所有類型的股票嗎?例如大型股與小型股的差異?
適用全,但「大」標準異:
- 大型/權值:波小,±5%顯著。
- 小型/成長:波大,±15-20%強訊。
依歷史慣性判。
如果乖離率持續偏離均線很長一段時間,該如何應對?
這是鈍化。應:
- 定大盤趨:牛熊易鈍。
- 配指標:KDJ/RSI區或MACD背。
- 放大週:5日鈍轉10/20,或季年線。
- 基本面:強面或消息致偏。
投資先生或三竹股市等看盤軟體的乖離率要怎麼設定?
流程:
- 開K線。
- 點技術指標。
- 選BIAS。
- 設週期(如5、10、20),調色等。
版異,查手冊或問客服。
乖離率可以用來判斷大盤指數的趨勢嗎?
能。用於加權或恆指超買超賣,原理同個股。但大盤穩,「大」標準嚴。助懂市情,為個股給宏觀參。